
心之所向,虽艰必至
——2023下半年三奖项心得
志之所趋,无远弗届,穷山距海,不能限也。2023年下半年,我有幸取得了海南大学特等综合奖学金、清华理律杯最佳书状、校级三好学生这三个奖项。一路走来,心中自是五味杂陈,既有感动和甜蜜,亦有苦痛辛酸。在此,我感谢海大法学院的老师、感谢同学们、感谢润天律所的支持和帮助。

周晓灿 海南大学本科生

作为身处万千求学者之林的一名普通法科生,我曾迷惘——不知如何去学习、为何去学习、向谁去学习。面对涌现至面前的知识之潮,我陷入长达半年的困顿,诸多如潮水般涌来的法律概念、法律规则、法学理论令我无所适从,竭力死记了课本却不通背后机理、勉强应付了考试却仍不知何为所学、匆匆在海南整了个来回却仍不懂什么是法。直至来到润天律所,接触了实务界、发现了现实问题,才使得我纸上所学不至于化为空中楼阁。
首先要感谢海南大学法学院的栽培。大学是一座知识的殿堂,给了学子以泛舟知识海洋的平台。在海大法学院,我得以接触到高纯度的理论知识和前沿的理论成果,能够体系化地在校园中学习。一年以来,我接受了双一流水准的法学教育,初步接触了宪法、法制史、刑法、民法等二级学科,对法律这一大学科有了一些理解,也渐渐从迷茫无知转入对知识的浓厚的兴趣之中来。最初的数个月,我尚且不知前路在何方,经过学院老师的指导和激励,如今我已不再困惑,对该学什么、该何时学、该怎么学有了答案。
在这里,我还要感谢润天律所管委会的单玉成主任,通过他的引介,我方才有机会来到这么一个优秀律师群集的平台,接触到最前沿、最现实的法学实践,跟青年律师们一起学习、思辨、探索。单主任以自身丰富的实务经历为基础,带给我许多过来人的经验。他建议我注重理论联系实际,在具体案件中发现问题并回归理论,坚持问题导向,从根源上洞悉本质;他推崇博览群书,不限于法学而服务于法学,修辞学、心理学、工程学知识亦能在学习中发挥妙用;他鼓励我勇攀高峰,不要争一时的得失,要用长期的积淀胜同辈十年。见习的这段时间,我从以他为首的一众律师身上看到了实践磨砺的法律人是何种模样,并立志以其为榜样,向着一流律师的目标迈进。
在润天见习期间,我报名参加了校内理律杯的线上选拔。“理律杯”全国高校模拟法庭竞赛是由理律杯模拟法庭比赛组委会主办、台湾理律文教基金会协办的模拟法庭竞赛,每年9-12月在清华大学法学院举行,在无数法学生眼中,理律杯既是知识的殿堂,亦是证明自身能力的试金石。为撰写选拔用书状,我在短短的十天内查阅了大量专业知识,请教了诸多问题,亦没有放过计算机领域的专著和论文。此前,我从未撰写过书状,也没有庭辩经历,却因润天众律师的帮助而将其克服。从润天的数次会议中,我汲取精华并化为精神食粮,迎难而上、逢山开路、遇水搭桥,将业余时间投入自学并快速转化。最终,我通过了三轮选拔,成为海南大学代表队的一员,与众学长学姐们一道备赛。

备赛时的场景

长达半年的辛勤筹备,五十个日日夜夜的焚膏继晷,为期一周的远途跋涉,刹那之间的欢欣鼓舞……这是我今年赴清华园法学院参加理律杯并获最佳书状奖的历程。从九月中旬到十一月底,经历了无数次载于言语的思想碰撞、千万次键盘的起起落落,我们不断将想法冒出、抛弃、拾起、打磨,不计其数地泛舟辞海,在狭缝的时间里灵光乍现,以全神贯注的姿态投入每一个不辞辛劳的晚上。历经千辛万苦,我们呈递了两份书状,并取得了最佳书状(国家二等奖)的奖项。

由清华大学法学院授予的奖杯


由清华大学法学院院长 周光权、理律文教基金会董事长李念祖授予的奖杯

在律所的见习经历使我在法律学习上逐渐得心应手,心态也发生了显著的转变。我采取了总分的方式将每个学科划分成不同的小块,并通过由浅入深、层层递进的方式破解难题。对于学校所做的考核,我能够从容应对,并荣获了2023年特等奖学金,奖金为4000元人民币。此外,在日常人际交往中,我倾向于保持谦逊和礼让,不妒不恨、以诚待人。经过学校评定,我荣获了2023年度三好学生称号。

(海南大学法学院公示综合奖学金评选结果)

我清楚地知道,取得的这些成就不过是大学期间的阶段性成果,往后的路尚远,还需继续奋励,才能无愧于学业、无愧于人生。我坚信只要心中有目标,懂得把握学习的机会,就能不断提高,完成心之所向的目标。